把网络经历写成日记,带你了解互联网财富的那些事!
三个月前,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想邀请我参加一个活动,活动的主题叫“一小时·手机”。就是试着强迫自己一天看手机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听到这个创意,我欣然应许。三个月了,我还一直在坚持。最近,网上有个段子说,日本人全民备战,中国人全民抖音。这话说得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但也给我们国民敲响了一个大大的警钟。不过,更多的国人,真的是“机”不离手。谈起手机的事情,不仅很多,还特有思考和反省的地方。不信?说有一个班级,期末考试时,历史的平均分居然达到95.2分,校长和班主任一下子都惊呆了,这么好的成绩,学校从来没有考过!而且,这个班级还是区里有名的差班,每一次都在市区垫底,难道?半信半疑的校长一调查,原来是考试的时候,某监考老师一直在玩手机,学生的成绩大部分是抄袭的……有个名牌大学的学生,她来自于贫困的大山,
世间有多种情分,师生情分为其一,且比其他情分更加深蕴。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意思是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对待老师要像对待父亲一样敬重。在人的一生中,老师是除父母以外之对自己影响最大者之一。在家有大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出门有老师的谆谆教诲,也就基本铸就了人生基调。最近有人发50年前高中班主任老师郜希才近况视频,得知老师已届耄耋之年,见其精神矍铄,当年风采依稀尚存,感慨颇多。虽半纪未曾谋面,但对老师印象深刻。视频转发同学群,群声鼎沸,纷纷恭祝老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有人倡议拉老师入群,可时常问候,又虑及老师年事已高,每天众多信息纷至沓来,恐干扰其情绪,影响生活起居,众说纷纭,纠结不已。多年未通音讯,不知老师境况,发微信询高中老班长李素芬同学,方对老师境遇了解一
一花见春,一叶知秋。季节的交替,在植物上的表现淋漓尽致。一片叶的青绿黄红,一朵花的花开花落,都是草木在光阴里谱写着一季又一季的色彩。四季中最美、最温柔的秋悄然而至,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降临人间,意味着告别浮躁和喧嚣,迎接宁静和沉淀。秋天的丰硕,是丰收的喜悦,也是人生中的一份情怀,它呈现的是一个诗意的多彩世界,启迪人们思考人生,感悟生活。丰硕的秋天,那一片动人心魄的炫目金黄,流光溢彩,有阳光的温暖,也有成熟的深邃。金黄的稻穗,火红的高粱,还有那挂在树枝上令人垂涎欲滴的果实……像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画卷铺展在大地上,令人赏心悦目。每每此刻,总让人的心情一下舒展了起来,充满希望和喜悦,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蓬勃。时光吟风韵,人间忽晚,岁月咏乾坤,秋意阑珊。落叶潇洒自在,踏着风的节奏飘舞、旋转,似乎在述说
在疫情肆虐的三年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怨声载道,丢失了一片江山;有人闯荡江湖,跌跌撞撞,头破血流;但我却幸运地拥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我如何幸运地成为人生赢家的故事。曾经,我怀揣着文学梦想,立下了成为作家的志向。我知道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我坚定地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创作之旅。起初,我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我常常熬夜写作,思绪纷乱……然而每当我投稿石沉大海,多少次那沉甸甸厚实的稿子邮寄出去,却是宛如泥牛入海全无音讯。这是多么的心酸和痛苦啊?但,我强忍着一切之苦!我从不放弃。每一篇作品都是我心血的结晶,我通过不断的反复修改和完善,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类文学活动,与其他作家交流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
最近,初中同学微信群无比热闹。原来,曾经风靡全班,在老师同学眼中最调皮捣蛋的冬哥从深圳回来了。初中毕业后,大家一别26年未见,彼此甚是想念。于是,本地工作的几个同学牵头,选了近郊的一处僻静之地,邀请大家聚一聚。曾经有段时间,我不怎么参加同学聚会,一是因为工作,想着自个儿连一份稳定都没有,谈笑风生是一种奢望;二是不自信,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同学最后都学有所成,去了大城市,见了大世面,而自己在一个部门混得一点起色也没有,内心落差也就越发明显。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家乡的这座江南小城。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很少和同学联系,微信几乎呈消失状态。随着生活的历练,慢慢地我也想开了,看淡了许多,也就不再与自己较劲。渐渐地,我加了同学群,偶然也会在群里插上几句话,或是爬楼看他们七嘴八舌的聊天记录。经历多了,我也越发觉
8月13日上午七时到14日七时二十六分,这晴空万里阳光普照的大热天的,突然一天一夜24个小时的连续停供水,这对于每一个寻常百姓来说,都是件极不好受的事儿。要知道:这时的白天太阳象个燃烧着的大火球,暴晒得到处都是热烘烘滚滚烫,室外的气温猛升到四十来度,人在太阳底下走一圈,别说肩扛手提干活了,浑身的汗珠就直往外冒,很快上下斑斑点点皆湿色。汗渍掺杂得湿透了的衣服,粘滋滋,沾贴在身上如万条蚯蚓在爬行,如不及时用水擦拭揩净,那分难受的感觉,渗透到每根毛细孔,直抵心脑血管,真是苦不堪言。你说,在这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用水的最关键时候,突然地中断供水,心中的郁闷与恼怒,怎能不空前绝后!“大热天的停什么水?管网改造升级偏偏掐着这时点?这不是在弄算人吧?”急躁浮泛的情绪,前所未有的颤动。想必,有此等心情的也非我一
节气早已迈过了“立秋”,已是临近“白露”的时节了,然而湟水大地的夏天一直没有走远,那种昨日风风火火、酷热炙人的记忆,还在时不时地在今天或者明天忽隐忽显。这秋天的节气来的也有点太突然了,生活在乐都盆地的每一个人都还没来得及做好迎秋的准备,就连湟水谷地的花花草草、垂柳枝条、还有河水中追逐嬉戏的野鸭、刚刚掠过头顶的小鸟们都不知道秋天的节气已经来临。但那一树的甜桃、一园的沙果、一垄的麦黄已代言了夏天的告别,“我要走了,亲爱的河湟大地,我爱你,尽管我不愿离开这片深情的土地,但太阳公公已经南下,我得跟着他,要把我的火热带到地球的那一边,哪里的土地也同样等着我,我必须让那里的土地也变得像你脚下一样火热。别忧伤,等着我,来年的六月我还会回来的。”这是夏天的告别,每个人、每棵树、每根草都留不住他,尽管河岸的垂
每到了周末,日子就会一下子变得散淡下来,一顿晚饭可以吃上两三集电视节目的时间,加上打扫卫生,刷牙洗漱,折腾到半夜才会睡觉。不像在另一个城市的公司里,八点钟之前总会很自觉的上床,因为每一天晚上会小酌,通常就会睡的很安稳。但是以到了周末,再不用像在公司里那样,每个早上都需要急吼吼的穿衣,入厕,打卡,散步,泡茶,然后坐在办公桌前一本正经的去做事。日子从周末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后都变得从容自在。妻子通常夜半十二点前是不睡觉的,她要追剧,要网购,要刷抖音,要等博主,事情很多,睡觉晚是常事。早上的这个时候她通常正在鼾声正起,应该是不好讨扰的。很多人睡醒时通常气性大,这一刻我有自知之明,不敢自讨苦吃,有时候早上醒来也只好假装睡觉,只是很长时间里都会辗转反侧的不踏实。家里的卧室窗子朝向东南,二十二楼,近处有小池
人一生栉风沐雨,历经时光洗磨,谁没有几处岁月擦抹不掉,印象深刻的印痕。我脑海中有几个小生活片断,像人的胎记似的,附着在我的生命上。我住在紧临中兴街左侧的居民楼上,街道右侧正对面是一家中型饭店----金恒饭店,生意倒也兴隆。家距离饭店近,家人除了去饭店吃饭方便,若论及其他方面未必是一件幸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儿的人们,在夏天爱上了吃烧烤,尤其爱晚上露天吃烧烤。吃了一秋冬的炒烧炖煮,人们确乎有些烦腻,急切地想换换口味,渴望品尝一番夏天味道。夏天到了,也就到了烧烤旺季;到了晚上,整个空气中,便弥满了幽微的自然料香味。多数饭店自备有烤箱,开启烧烤项目,只需在店门前空地上,横七竖八地摆上几张低矮的小地桌,地桌周围放几只马扎,或小塑料凳,就可以招待食客,简单快捷得很。夏天天气炎热,辛苦劳作了一天
细算下来,有好多年没有去老家邻居那里轧面条了。小时候,我是在农村度过的,当时我家附近有两户从事轧面条的,一户是李保平家,一户是张田家。说是从事,并不是特意专门的营生,只能算是一个副业吧,虽然是农村人但也具有商业头脑。平日里,母亲喜欢自己在家擀面条,手工擀的面条劲道。父亲也会擀,不过很少见他显露手艺。印象中,家里多是母亲上阵擀面条,和面、揉面、擀面、切面,一套流程下来,也就半个小时左右。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厨屋里都少不了一张案板、一根擀面杖。现在,那种一米来长的粗擀面杖已不多见了。后来,许多人嫌在家擀面条麻烦,远没有直接到街上面条店购买方便。不过,当时的老家农村可没有面条店,卖挂面也比较少,想吃面条除了自己在家手擀之外,只有去别人家轧面条。夏天想吃卤面或凉面条了,我们姊妹几个喜欢吃那种细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