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白分享 » 正文

建德寿昌横钢记忆

909 人参与  2022年07月15日 18:11  分类 : 小白分享  评论

横钢,是寿昌人,乃至整个建德人,心里抹不去的工业记忆,在横钢纪念馆里展示的史料上,记载着她的诞生、发展与辉煌,而对于寿昌人的记忆却是生活的一部分,其影响至今还在寿昌人的细胞里。

henggang.jpg 建德寿昌横钢记忆 小白分享

1965年,我出生时,横钢已经有炼钢的炉火了。6岁之前,我小,小山村的黄家大宅院也看不到横钢炉火。那时,也不知道横钢是什么。但哥哥手里拿着一根横钢捡来的8号铁丝,可以做成铁环,在路上滚动跑时,横钢,就是一根亮亮的8号铁丝了。

1971年,我母亲不顾我父亲反对,要建造自己的房子。毕竟,外公留下的一间屋住已不下我们一家6口人了。建房的位置地势高于原小山的黄家大宅院。新房子正朝横钢方向,虽然隔着江,但可平视整个横钢一车间,能看到一闪一闪的高炉,倒钢水时通红通红。

到了1972年的洪水,整个黄家宅院的外层围墙基已经泡上水,宅院里地势低的泥墙屋开始倒塌,300多年的老宅院开始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灾后各自都拆了祖屋的木料、瓦片,各自到高处重建家园。小山村,都真的搬到了上去了,在莲子山、灯架山、小冈坞、长兴坞一带者居多。我的大舅舅则是搬到最西边的马腰坞,二舅舅搬到了村域最南面的小塘岗。小山丘上的自留地都成了最好的屋基。有的还在坟地里挖出个屋基,这是在那个年代常有的事。我家早了一年,洪水时,新家就成了避难所。大家晚上在避难所里可直看横钢。

夏天,在我新家门口纳凉,横钢的炉火可映出门前的树影,夜出时,也不用带手电。雨夜,炉火之光还能打到云层底下,泛着红光。横钢,就是一座火红的钢城。

记得第一次去横钢,我上二年级,是去四工地开运动会。那时的学校,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但按现代教育的标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必须从学生时代抓起,老师们想到了刚刚开辟的四工地堆料场,开阔平整。红红的场地上洒上了白白的石灰线,运动会就开始了。高年级的同学写体育报道;我第一次懂了彩旗飘扬和红旗招展的区别。

等我渐渐长大,横钢成了我最喜欢去玩的地方。喜欢看横钢工人,喜欢看航车在车间里吊着钢炉倒着火红的钢水。那时,厂里没有摄像头,工人也不会像赶瘟鬼似得赶我们小孩。我还喜欢提问,为什么女人戴上藤做的安全帽,穿上劳动布做的工作服务,就会开航车呢?她在上面能看懂下面工人师傅的各种手势,准确地放下钢水槽,吊起钢炉,倒出火红的钢水。记得那时还有点不服的,就一直看到那女航车司机,从操控厢里走出来,脱掉安全帽,落下她的长发,看着她潇洒、轻松从斜梯子上走下来,才回家。

我也喜欢去看工人师傅用吹氧管吹高炉的出渣孔。吹氧管很长,放在地上很多。工人把他接到氧气瓶上,从炉口十多米远的地方开始吹。吹氧管被炉火慢慢融化,最后剩下二三米时,再换下一根接着吹。地上一截一截的正好可用来做窗门栅。我家里的一根吹火筒,就是用吹氧管做的,用了很多年,灶炉堂里的火不着时,也吹氧。

我看到过好多次,工人把饭盒放在了钢水槽上面,但我没有看到工人蒸出来的饭是怎么样的,是否和我们学校蒸笼里蒸出来的一样?他的蒸饭时间又是如何把控的?我担心钢水的温度太高,会把饭蒸糊糊了。红色的钢水像太阳一样,工人们把自己的帆布工作服挂在边上晒。

后来再去仰视,横钢,都是与表哥一起去的多。表哥从里诸的山里佃坑来,横钢的一切他要比我好奇多了,好奇到在一车间玩上一整天也不肯回家。我们只带回了钢花四溅时留下的黑色小钢砂,比绿豆小点,圆圆的,是工人们用来打鸟的好子弹。

横钢的工人都喜欢去乡村打鸟,实际打的是麻雀。麻雀的肉,是横钢工人最爱吃的野味。虽然,那时农村的麻雀很多、很多,都成了灾,但我至今没有吃过麻雀肉。小时候听说,小小孩子流口水不止,可用韭菜炒麻雀肉,即可止,是味中药。我没有流过口水,我认识的小小孩子有流口水的,但不知道他爸妈是否用过此方。那时,只有工人有鸟枪,有气枪,能捕到麻雀。农民没有这种武器,也就吃不到这种野味了。

记忆最深刻的是在1982年前后,爸妈在我6岁时盖的新房子都给了我哥嫂,我和爸妈就住到了生产队的仓库。清理了牛棚,整理了晒谷场,叫我表弟砌了石头墙,堵了西边的门,在谷仓里腰了间房,爸妈住里面,我就住谷仓。再要看横钢的炉火,就得出仓库的围墙去看。围墙的外面有一小洞,双墙时留下的,可看到晒谷场内的全貌。那天,天气很好,整个晒场都是稻谷晒着,麻雀们黑压压的一片在自由地吃着已经准备收仓的谷粒。这一枪能收获上百只不止。工人转到围墙外面,往围墙孔洞里窥看了叽叽喳喳的麻雀,就兴奋地往自己的鸟枪里装子弹和火药。一车间里搞来的铁砂,沙沙。地倒入枪管好几勺子,然后用小一纸团塞住整个枪管,用一根铁棍往里捅了捅压了压。最后,师傅把枪口朝地面,撞针拉起,大拇指往鸟枪撞针的引火口压纸炮,一用力,纸炮着了地面打了一个大洞,谷场的鸟都惊飞了,师傅的大拇指出了很多血之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用鸟枪打鸟的横钢工人,却看到了打猎的工人了。

他们除了打鸟,还钓鱼,这算是他们的业余爱好。以至于培养了现在很多的寿昌钓鱼人。乡村里的鱼塘让他们摸了个透。到了1983年前后,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打猎队,一直打到淳安。晚上,带上自己心爱的猎狗,头上扎上矿灯,骑上自己的爱骑,大喊一声:打猎去啰我看到了这场景,听到了这声音,便和车间里的大白帆布衣服联系起来,从炼钢到打猎,这就是横钢。

在我表哥家里,也看到了表哥自己制作猎枪。表哥和横钢工人做了好朋友,这与他从小爱看航车倒钢水有关,也与当时横钢工人牛逼的地位有关。不过,要是没有自己的猎枪,怎么混进革命队伍,可好景不长,太多的治安问题,猎枪先是要有持枪证,还要去公安登记、注册、编号,后来干脆全部没收销毁了。表哥那杆自制的猎枪,虽然没收了,却换来了横钢好友,后来也让表哥混进了铁老板的队伍,发了财。

1983年,正是央视播放《加里森敢死队》的时候,我和永祥同学晚上步行到三车间的楼上会议室看敢死队。工人们从来不会赶我们。和今天的时代有所不同,哪怕我们经常到车间浴室洗澡,也从来没有工人会赶我们这些熊孩子。横钢的浴室、澡堂惠及了周边许多乡民。尤其是冬日里上山砍柴,干农活后,都可到横钢洗个澡。有的时候,来横钢看电影,顺便也把澡洗了。旧时的那个年代,家里都没有卫生间,整个寿昌也没有澡堂,天冷了洗澡确实是件奢侈的事。每到过年,横钢就成了寿昌人洗年澡的大澡堂。表哥住山里,也来这边洗年澡。

后来,横钢大食堂边上的锅炉房,干脆做起了买卖,卖票洗澡了。我从来不去,要花钱。于是,为了洗个澡,经常是在浴室开门的五车间、三车间、一车间转悠,只要工人下班点一到,浴室肯定开门,我们就与工人享受同等待遇了。

横钢的电影院,里面布置比寿昌的电影院要好得多。特别是夏天,横钢是冷气开放的,寿昌是吊扇,扇着也热。而横钢电影院的凉风系统,在大楼的下方的地道里。地道下方还挖了很多的水井,外面的空气经过地道的冷却再吹入电影大厅的通风过道上和座位下方,夏天看电影非常舒适,平时也供厂里职工纳凉。因此,夏天看电影都喜欢来横钢,而不选择寿昌。特别是少男少女们,更是喜欢这里的现代气息,这里成了寿昌生产爱情最多的情场。

我在横钢电影院看了《基度山伯爵》,宽大的银幕,宏大的电影,上下两集。我在那里还看过绍剧《三打白骨精》,演员是当时最耀眼的明星六龄童,他表演的刀鞘接飞剑,令人叹为观止。我还在横钢看了,当时最好的央视纪录片《南海姑娘》,虽然是黑白电视,但在汽车队门口即大食堂下方一点的职工宿舍门前,人很多,都在看那会潜水的姑娘。那带茶、带水、带扇子的是横钢工人,只身一人立着看的是周边的村民,或者是路过的。南海姑娘里面的音乐非常好听,打动了我,让我至今难忘。横钢,是一个寿昌特区,拥有黑白电视比周边农村早很多年。

大食堂里的面包,也特别好吃。是白面包,长方形的,寿昌人叫他面包,而做成圆形的,寿昌人才叫做馒头。办喜事寿事才用馒头。

16岁开始,舅舅带着我,经常来横钢找点小工做做,也就有机会吃到大食堂里的饭菜。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菜盆下方的暖气管,他能保证冬天的饭菜不凉,工人啥时候来都是热热乎乎的菜。菜盆嵌入在一个台面上,台面的下方是从锅炉房里通过来两根粗粗的暖气管道。后来,我们部队里也搞了自助餐,北方的冬天冷,部队大食堂里也不是24小时供暖气,冬天的饭菜,常常是凉凉的。我建议像横钢一样从锅炉房接入暖气管子,但部队没有接纳,他们不知道如何做。只能用最常规的方法,在菜盆下方再加一个大水槽,在水槽里通电加热水,把菜盆放在热水里保温,这种方法远不如横钢大食堂里饭菜保温的效果好。

钢铁生产作为一种工业文明,从欧洲西方来,从阿尔巴尼亚来,辐射到了寿昌、梅城、兰溪、龙游等地,产生的效应很多很多,可能也会很久。这种辐射,不仅仅是横钢的奋斗精神,对于百姓来说主要是日常的生活。厂里先进的电话、电视,食堂、煤气,汽水、自来水,矿石、炉渣,钢铁,大烟囱、大挖掘机,医院、学校、幼儿园、澡堂,等等,他像一个现代化的特区一样,告诉人们工业文明是个什么样子的,和寿昌的农村反差极大。横钢后来的衰败,有管理问题,可能也与这种反差的因素有点关联。任何事物,都需要好的适应的环境与土壤,才能长久,不是吗?

随着横钢的名气越来越大,厂里的管理也发生了变化,周边的村民虽然还可以自由进出厂区,但骑自行车进出厂区两个大门时,必须下车推行通过,那时,已经有五讲四美三热爱了,推行过厂门,也算是一种文明礼节。否则,可作窃贼处理。

说道窃贼,不得不说一说,历年来,横钢的生产废料,都运到四工地,对面的渣料堆放场,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座渣山。随着经济的发展,对铬铁的需求在增加,日本和欧洲的企业都想参与合作经营横钢。有一天我路过横钢,厂警不允许通过,要我走红路村过,我问为什么,厂警说,日本人来厂里考察,所以上面要求戒严。我向厂区里望望,青年大道上确实静悄悄的,一个人影都没有。后来,又听车队的朋友老陈说,一个欧洲来的白种人,大胡子,40多岁,每天早晨起来都冲个凉水澡,洗去身上的洋骚味。但他们与横钢合作的先决条件是,40岁以上的职工一个都不留。这让厂方为难,谈判无果而终。后来历经了厂长经理负责制。我们没有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方法的社会教育过程,虽然有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加强了责任心,但企业如何向前,如何把控发展战略,如何与当时的机制迎合,以保住企业的资源、技术、市场优势,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概念,很难理解、把握与操控,最后,横钢倒了。渣山上的残留下来的铬铁资源,就成了周边乡民挖掘发财的场所。许多人因挖渣山的铬铁而发了大财。那时,我在部队,没有赶上这波滚烫的潮水。有人赶上了,却没有满足于渣山上的挖掘,开着手扶拖拉机,直接冲进三车间抢运成品铬铁,出卖给等候在厂区外的铁老板。农民不知道价格,更不知道外地的私企老板是什么来路。后来,在寿昌一带产生了许多铁老板,至今还在做铁生意,这是寿昌特有的;最远把铁生意,做到了马来西亚。而且,只要是铁老板,必是大老板,必是大款。也有人在这个滚烫的大潮中,去了监狱,蹲了大牢。

等我有机会回故乡来,想为故乡多留下点旧时横钢工业文明的记忆,一车间的大型高炉、钢水冷却槽、转炉、航车等一切一切,已经了无踪影,只剩下一个空空的框架我拍呀拍,还是拍少了,还是没有说清楚那种工业文明和工业记忆。好在,有几幅照片,用到了当地的《寿昌镇志》上,点到了几代寿昌人难以忘怀的横钢。

现在,关于横钢的历史记忆,在横钢电影院对面,原横钢工人文化宫里,有横钢纪念馆,里面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还有许多外国人的参与。里面的许多内容,周边的农民,和寿昌本地人,也许是第一次知晓。共和国第一代工人阶级的奋斗史,非常值得回味。反正,我看后,无不感慨万千!特别是在1958年到1963年前后,国家处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能做成横钢,这项伟大的工程,无不令人敬佩!我想,那时,我们靠什么?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只能靠伟大的社会主义思想,靠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只有永远永远地和人民站在一起,人民给你力量,在中国没有做不成的事,中国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更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伟大的横钢,是这样,建德的新安江水电站也是这样。不是吗?

我说,横钢的发展史、横钢的消亡史,都是我们宝贵的社会财富,我们要深入、再深入地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思考,为我所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所用。

今天,横钢这块昔日辉煌的宝地,开始建设建德航空小镇,更需要把横钢工人阶级的伟大奋斗史发扬光大,讲述好这段感人的横钢故事,传承下去,延续下去,建设好,更辉煌的航空小镇!发展好,更有工业文明传承和延续的美丽寿昌这是我们的责任!

让我们参与和期待并行,迎接新横钢建德航空小镇的新未来!

来源:小白蜀黍,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xiaobaiss.com/post/4698.html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点我查看教程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      点我查看教程

<<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