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网络经历写成日记,带你了解互联网财富的那些事!
成熟是大自然恒定的心思,也是对秋天的一次有力宣告。一如秋收时节的黄豆,鼓鼓的豆荚青中带黄,结满豆杆,一层深绿的外衣,包裹住黄色的内核,带给山村乡民早早上市的欣喜。
一大清早,一位七十来岁的老汉,推着鸡公车往附近的乡场赶,车上拉着一大捆黄豆、一只鸭子、十多个鸭蛋和矮板凳,停靠在铁匠铺旁边的街沿上,开始黄豆的上市售卖。
黄豆是边剥边卖的,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新鲜。老汉从鸡公车上搬下根小板凳坐着,将已无豆叶的豆捆放好身旁,麻利地把颗颗豆粒剥在搪瓷碗里。不一会儿,绿宝石似的豆粒就堆积起来。我想,剥豆是快乐的,因为豆荚跳出的不仅是豆子,更是劳动的惊喜和希望。买早菜的直奔豆摊,见老汉在剥豆粒,问价却不还价,秤起豆粒,付了钱就走。当然,也有直接秤豆荚的,用作煮“毛豆”,自剥自吃,大人孩子都喜欢。在这段时间里,农家、饭馆、夜宵的餐桌上,总会有新鲜豆粒的清香,散发着乡土芬芳的记忆。
“铺至下铺,为菽。”黄豆,古称菽。陆游在《湖堤暮归》诗曰:俗孝家家供菽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在华夏大地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那黄澄澄的黄,火辣辣的黄,其血脉里流淌着祖辈们那改天换地的精气神。
六、七十年代,土地贫瘠,粮食总捉襟见肘。黄豆因其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固氮,提供大豆所需的氮素营养成分,一般不用特意去施化肥,易种植生长,故山乡人总喜欢在零星地块、田埂、沟旁或老宅基地上种些大豆,不仅丰富了粮食内容,也能缓解粮食危机。
记得生产队集体生活时,一个大队就是一个行政村,一个小队就是一个生产队,每一位农民就是一名“社员”。我们村是一个大队,下边管辖着6个小队,那时没有农业机械设备可用,干农活离不开牲口,许多繁重的农活,人力有限就需要靠牛去务作。每年队里都会牵牛播种,口哨一响,社员们便扛着锄头、挑着粪桶、背着黄豆种一起出工,将黄豆全部种在村子东南面的浅山坡里,尽管不太平整、坡坡坎坎,但清一色的都是旱土,适合种黄豆。如今,广大农村合作社或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做好大豆生产这篇文章。随着拖拉机的阵阵轰鸣声,对播撒区域进行翻土旋耕,将油菜秸秆覆于土下,作为秋大豆不可多得的生长养料。不一会儿,一条条整齐的长田坎映入眼帘。随后,工作人员开始背着播撒机、手拎肥料桶,对田间进行撒种和施肥。这单调、枯燥的农活,总会让人充满着期待,相信保障好粮袋子,便能端好中国粮。
老家在青神高台南坝子的一个浅丘村庄,有限的土地上,母亲常在田间地坎上整好土块,用锄头锄净杂草,挖出成行成线、间隔均匀的小坑。老家把播种黄豆说成是点豆子,至于为什么叫点豆子,许是与点豆子的过程有关吧?感觉有点儿像鸡啄米般点头放下、再点头再放下。
黄豆种子是母亲精心挑选的,每年黄豆收获季,那些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秸秆上结出的黄豆都是上好的种子储备。点豆子前母亲会把储备的种子放入簸箕里,去掉小粒的黄豆。当然,这是母亲给我们准备的可口美食,经铁锅翻炒后,储一把放在衣袋里上学,常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
大豆是喜凉的,麦收过后便是播种时节。随着土地下到户,麦收播种就落在母亲的手中。特别是春耕插秧时补好的田坎,会被母亲充分利用起来的。
母亲用铁杵杵出成行成线、间隔均匀的小坑,俗称打窝窝儿。当然,大家对“埋麦露豆”是深知其意的,小麦播种要深些,但大豆播种则要浅一点。倘若播种深了,忽然间又来场大雨,大豆就难以出苗,只得重新播种,费事、费时、费力,还浪费了种子。我在后面左手端着装豆种的盆子,并把盆子挨在腰上减轻左手的压力,右手伸进盆中用拇、食、中三指抓起三五粒豆子,尽量撒进小坑的中央。由于动作要尽量快,撒下豆种时,偶尔也会有一两粒调皮的豆子跳到坑外。母亲在后边挑了细黄沙,用手抓一把来将豆子完全覆盖,再盖上人粪尿和草木灰混合的肥料,播种就算完成。庄稼种植和孩子培育一样磨人、劳心,照料管护很重要,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弄不好就是竹篮打水瞎忙活,连粮食种子也白搭进去。如遇久不下雨天,还得挑了水去浇。为了让大豆长得更茁壮,有时也会挑粪水去浇。
有人说,大豆是前面撒种,后面扎根。豆粒躺在浅浅的湿润的泥土里,吸足水分后,很快就生根发芽了,探出小小的脑袋。我很喜欢黄豆的叶子,毛茸茸的。从主干上长出的茎,一个茎上有三片叶子,两个相对,另一个在茎端。黄豆花开都在暑期。花朵很小,有紫色的、淡紫色的或白色的。随着天气转凉,营养的增加,花后的小豆荚日渐膨胀起来,豆荚开始抱干枝儿,拥拥挤挤。拔上几株,摘下豆荚,放进锅里,加少许食盐,就有了“毛豆”极其鲜美的味道。正儿八经会过日子的农民是不舍得拔下太多的,大都要等黄豆成熟才去收获。印象最深的是就是烧黄豆了。大家把扯好的豆株放稻草堆,然后点上火。不一会儿,豆子便在火堆里噼噼啪啪的爆响。当火燃完后,豆子也烧熟了。大家拨开火灰,捡烧香了的黄豆子吃,那香味真是霸道,至今唇齿留香。当然,吃火烧豆子时,抹花猫是不可缺少的游戏。众人正吃得起劲,某个调皮的兄弟会乘机往旁边小伙伴的脸上抹一把,让其瞬间变成了花猫,这是烧火豆最开心时刻。
一转眼,豆叶儿黄了,豆叶儿落了,三个一簇,五个一丛的外皮有些发黑的豆荚挂在没了叶儿的秸秆上。一个豆荚里有两粒黄豆或三粒黄豆,幸运时可以找到四粒黄豆。一田埂的黄豆,横竖成行,错落有致,长长的豆梢,上面结满密密的豆角,淡黄色的叶片稀疏地挂在枝头,在秋风中摇曳。此时,就要赶紧收割大豆,而且要在一早一晚收割,如果迟了或者秋阳高照时开镰,豆荚儿就会自然开裂,“啪、啪”一响,圆溜溜的金灿灿的豆粒儿就弹出、跳出、蹦了出来,掉在地上。捡拾太费事,不捡又太心疼,宁丢千谷,不舍一豆啊。
收黄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连根拔起,另一种则是用镰刀割豆秧。母亲右手握镰刀,左手抓住一丛,在离根2、3厘米处用镰刀齐根使劲一割,顺手将割断豆杆堆码好。我们就背的背,抱的抱,挑的挑,把田里的黄豆梢全都收回了家,用稻草将四、五棵豆杆捆扎一起晾晒。
打豆子是力气活。择“杠”太阳时,母亲、大姐各拿了一把簾架,面对面地站,交替着将簾架砸到豆秆上,很有节奏地发出啪啦啪啦的声音。在音乐般的声音中,金黄的圆圆的豆子们就活蹦乱跳地从豆荚壳里跑了出来,滚得四处都是。豆子都从豆荚中跑出来了,四姐、五姐就把豆秆收拾到一旁,将晒谷坝子上铺就的金黄豆子。我会按母亲的吩咐围着晒谷场捡拾豆子。
黄豆归仓囤储前,风黄豆是重要一环。母亲用“推谷耙”把黄豆推拢,“远看像条牛,近看光骨头,扯起给它几扇子,煽得屎长流”的风车,站在晒谷坝边,一撮箕一撮箕的黄豆,不断倒进漏斗,随着轱辘上镶嵌的木板在圆圆的风鼓里转动,煽出神奇的风,尘土和豆荚碎片“呼呼”地从风车前面“吐”出来,金黄的豆子则从后腿部“哗啦啦”地流进箩筐。然后又被一摊一摊,一茬一茬凉开,直到晒干归仓。
物资匮乏的年代,在川西坝子几乎是家家石磨转,户户豆花香。农闲季节,特别是秋雨绵绵之时,农家人隔三差五聚在一起“打平伙”,亲近得最多的也是豆花。隔得近的扯起嗓子呼一声,稍远的甩一个电话:“今天在我家吃豆花哈”“你从家里摘几个辣椒,我来时捏把小葱”。磨的磨浆,烧的烧火。做豆花有两处关键,其一放的卤水要适量,如果卤水放少放慢了,豆花久不凝固,或者凝而不固;如果放多或放得过快了,豆花涩口,汤更不能下咽。多少豆浆放多少卤水,有经验的媳妇凭直觉就把它做到恰到好处,无需计算,也没法计算。其次是用筲箕压的力度,趁着豆花的热劲,用筲箕用力轻压,在欲抑先扬中,豆腐里的水不停地往外流淌,不多久白白嫩嫩豆腐就压好了,然后切成小块。这样压出来的豆花才筋道绵软,用筷子抬得起来,而又入口滑嫩。
质白如玉,心清如水,性软于绵,情暖似春。上好的豆花,裹蘸水,用筷子颤巍巍地送入口中,它带给人的味道,就是一个嫩字。常常是一顿豆花,吃得满头大汗,也养育出家乡人的性情。男人们喝酒,女人不喝酒,早早吃过在灶门前玩手机。不论男女,随着豆花下肚,嗓门越来越亮。好事的还用手机把豆花和吃豆花的人拍下来,微信给远方。满满的快乐、幸福。
作者简介:张良,笔名行云水,四川青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某行政单位,业余时间酷爱拙笔耕耘,喜爱篮球、游泳、亲近自然。
来源:小白蜀黍,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xiaobaiss.com/post/6007.html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点我查看教程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 点我查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