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白分享 » 正文

“好死”与“赖活”的尴尬变奏

188 人参与  2023年06月03日 22:28  分类 : 小白分享  评论

汉代的李陵与明朝的张辅两位历史人物身不由己的生死结局,充满了黑色幽默,成了欲哭无泪的悲喜剧。

李陵是跟着司马迁出名的。一提到司马迁,可谓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写下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然而,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遭到飞来横祸,这就是因李陵投降而司马迁受到宫刑的事件。

这段历史可谓惨不忍睹。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名将李广之孙李陵随李广利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关,哪知道这个外戚李广利是个大熊包,一遇敌人就溃败,全然不顾李陵的几千步兵,丢下大军逃之夭夭。迫不得已,李陵率孤军深入浚稽山,遭遇匈奴八万骑兵的围攻。经过八昼夜的激烈战斗,李陵斩杀敌军一万多人,终因主力部队后援迟迟未到,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终全军覆没,李陵本人不幸被俘,被迫投降。

laihuo.jpg “好死”与“赖活”的尴尬变奏 小白分享

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传回京城后,朝廷大为震惊,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勃然大怒,当即把李陵全家老小关入死牢。当时,满朝文武大臣无不义愤填膺,纷纷义正辞严指责李陵。惟有太史令司马迁为之辩解,替他说了些好话。结果惹恼了皇帝,盛怒之下,司马迁被打入大牢,定了死罪。后因无钱保释免罪,不得已,只得被处以宫刑。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居然会被打败,这本就令汉武帝怒不可遏。更让汉武帝肺叶子都气炸了的是,这个家伙竟然没有战死沙场,还投降了。这不是打皇帝的脸吗?一向争强好胜的汉武帝怎么能受得了这样颜面尽失的事呢?偏偏在这个墙倒众人推的时候,“不识好歹”的太史令还敢为他说好话,简直肆无忌惮,胆大包天。既然抓不到李陵,正找不到地方撒气的皇帝,迁怒于司马迁也就顺理成章了。

冷静下来设想一下,如果李陵真的以身殉国了,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不难想象,极好面子的刘彻皇帝一定会将李陵树为先进典型,弘扬其先进事迹,也可能会为李陵立碑颂撰,筑庙烧香,供后人瞻仰,没准各种褒奖荣誉会一股脑儿地都堆给他,甚至还会为李陵封侯,其家族加官进爵,受到褒奖,给予无上荣光,世代恩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李陵不但没有战死,竟然还投降了,历史的荒诞,世事的无常,命运的不羁,让神话变成了笑话。

这一事件,细思极恐,令人惊出一身冷汗。如果司马迁当时被杀头,或者他受不了这奇耻大辱,而不能“隐忍苟活”,哪里还会有这流传千古的《史记》呢?真的是不敢想象,没有《史记》的中华文化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历史上还有一个“死了比活着好”的人物,那就是明朝的张辅。

张辅也不是一个平常的人。他是河南开封人,出身世家,是靖难之役第一功臣张玉之子,明朝初年的重臣、名将,其人不苟言笑,治军严明,极善统兵。早年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新城侯。永乐四年(1406年),南征安南,屡战告捷,于次年灭亡胡朝,改安南为交趾,设交趾布政司,纳入了明朝的领土范围。这是自唐朝灭亡,交趾独立达四百余年之后,再次纳入中华版图,厥功至伟,令张辅受封为英国公,予公爵世券。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张辅随明英宗北征瓦剌,英宗率50万军队御驾亲征,结果大败于蒙古兵,大明皇帝被活捉,史称土木堡之变。正史记载,张辅在这场战役中效命沙场,以身殉国。

但在查继佐的《罪惟录·张玉传》中,却有着这样的记录:“辅败逃还,知不可生,自缢死,家人以阵亡闻。”也就是说,久经杀场的张辅其实并未阵亡,而是在贴身侍卫的保护下,趁乱易装逃离前线,几经辗转,潜回京城,隐匿家中。

明英宗战败被俘举国震惊,一片混乱。而后,在一代名臣于谦的带领下,全城军民拼死抵抗,保卫北京,取得胜利。于谦等人坚定支持景泰帝监国,稳定局势。对于战争中的将士论功行赏,褒奖安抚。其中,追封“壮烈殉国”的张辅为“定兴郡王”,并上谥号“忠烈”。

惊魂未定的张辅,看到自己“身后”突如其来的极尽哀荣,身心的疲惫,内心的悲凉,良心的愧疚,沦陷在冰火两重天中交替挣扎着、折磨着、煎熬着。回想自己一生,也是南征北战,东伐西剿,屡经战争洗礼,堪称一代战神,被誉为明朝军队的定海神针。此时,一旦真相败露,自己一生荣耀尽失,朝廷也将严查重罚,恐怕还会连累整个家族。现在自己已官居显爵,声名远扬,且已七十高龄,无论是为自己的名节,还是为家族的利益,综合考量,摆在他老人家面前的,自行了断无疑是唯一且最好的选择。活下去成了最难堪的迈不过去的坎。英雄末路,心如死灰,年逾古稀,只欠一死。

终明一朝,张辅家族的英国公爵位世袭罔替,与明朝相伴始终,第九代也是最后一代英国公张世泽,在1644年为抵抗李自成率军血战,攻破北京时被杀,这个时候距离张辅之死已近200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家坐享这近200年的金玉满堂,钟鸣鼎食,就是靠张辅的老命换来的。

封建专制时代,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主拥有绝对权力,疆土和民众成为附属品,血肉之躯里没有自我,甚至退化为工具的属性,沦为一种标签或者招牌,至于个人的生与死,则完全要看君主的需要。如同酒店后厨里的鱼,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上餐桌,那就任凭客人的喜好和兴趣了,鱼的意见建议是从来不用听取的。

人,都有求生的欲望。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七十多岁的张老将军从前线死人堆里爬回家,已属不幸之中的万幸。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得朝廷已对外诏告张辅壮烈殉国了。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无论如何是不能收回的。这个时候,既然皇帝的话不能改,那就只能改他了。朝廷需要他“壮烈”那他必须“壮烈”,如果他还不合时宜地活着,整台戏不就演砸了吗?张老将军就不得不以死来维护皇家的颜面。好在,皇家也没有白要张辅的命,还给予了丰厚的回报,应该算得上买卖公平,价格公道。总之,他的自我了断,就成了“一了百了,一好百好”的最佳“剧本”。对于整个家族乃至社会而言,这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效果最好的“好死”。当然了,这样的结果,历史学家也省去了很多麻烦,正史写起来就很容易光明正大了。至于他老人家在自戕前心里是怎么想的,反倒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云淡风轻了。

反观李陵,命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朝廷需要他死的时候,他选择了生,尽管赖在人世上又苟活了二十多年,但不难想象,他活得很难堪,甚至生不如死。前功尽弃,“一丑遮百俊”,声名狼藉,备受诟病,殃及家族,祸及子孙,还连累了大史学家司马迁。当然,李陵内心的煎熬苦楚恐怕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到了汉昭帝的时候,主政的大臣霍光曾派遣使者招他回来,他最终也没有踏进中原故土一步。这也可能是无颜见汉家父老了吧。

历史上好多“好死”与“赖活”的尴尬变奏,犹如一对冤家,总是剪不断、理还乱。作为当事人李陵与张辅的人生,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五味杂陈,活着反倒成了最尴尬、最无奈的窘事。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场令人不寒而栗的悲剧。他们个人的悲哀,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和体制的悲哀!

来源:小白蜀黍,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xiaobaiss.com/post/5651.html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点我查看教程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      点我查看教程

<<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