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资讯 » 正文

2022虎年说虎

511 人参与  2022年02月03日 21:17  分类 : 网络资讯  评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以12种与人类频繁来往的动物作为人的生肖来命名年份。今年是虎年,虎字在文学作品中,屡屡作词造句做文章,有关老虎的记载在历代典籍中更是不计其数。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武松打虎的故事;伟人诗词中有“虎踞龙盘今胜昔”的名句;老百姓口头禅里有很多的虎字,龙争虎斗,虎头蛇尾,虎步熊腰,虎头虎脑,虎虎生威,老虎不吃人,虎毒不食子……农村窗花上有老虎,年画上有老虎,男孩子穿虎头鞋,年节的糕点印有老虎。信物有虎符,战场上将军住虎帐,古代惩治贪官污吏的刑具有虎头铡……虎是人类的朋友,又是勇猛强悍的象征,家喻户晓,有口皆碑。

laohu.webp.jpg 2022虎年说虎 网络资讯

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在中国大地上繁衍了几千年的老虎少见了踪迹,人们只能在年画上看到,故事里听到,书籍中读到,想见识真老虎就得进城去看动物园。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年,我的家乡广西平果县(今平果市)海城乡荣方村内的扶贫林场有一名办公室文书,进山巡林时发现树丛中有疑似老虎脚印和粪便,便写了“荣方村发现老虎”的消息登报披露,引起强烈反响。后来我借题发挥,怀古溯今,搜索素材,写成了一篇散文《虎回荣方村》在省报副刊“七彩乡村”专版上发表,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有人说真有,有人说不可能,甚至有人亲自到现场去探访,真的想一睹老虎芳容,可见之对老虎的崇敬。

老虎有百兽之王美称,它们生活在山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方。老虎生性孤僻,喜欢独居,不集群,是大型食肉猛兽,居食物链顶端。家乡的黄猄、野猪、果子狸、野狸猫等野兽都是老虎的食品,而这些野兽一直都是家乡的特产。老虎一般情况下不吃人,除非你先激怒它。老虎不会爬树,喜欢游泳,水性不错,家乡的一座座水库能够满足它。“荣方村发现老虎”那年,家乡大地复苏,国有、集体、联营、私营、个体林业多轮运转,人工林、飞播林、薪材林、经济林、水源林覆盖全乡笼罩荣芳村全境,荣芳村恢复树茂林深的绿色世界,铺天盖地的大森林和林下的汩汩流水,能容得下老虎这等猛兽在这里繁衍栖息。

老虎是大自然的宠儿,优雅而美丽,凶猛而神秘,是最大的猫科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这一产生于100多万年前的物种,如今遭遇濒临灭种的困境,真是地球的不幸。老虎与人类同一家园。遗憾的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贪婪的索取,它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消失。野生老虎危险到即将与人类告别的境地,挽救老虎成为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喜的是,从上世纪末起,中国高度重视野生老虎的保护工作,采取了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利用自然和人造自然方式圈养以及人工繁殖放归自然等方式逐步扩大老虎种群数量。最近几年,在一些地方山林中发现了绝迹数十年的老虎出没的情景。

老虎对人似乎不亲切,但它却给人亲切的印象。它威严凶猛无比,常被视为权力和制度的象征,成为古代文学艺术描绘的对象。充分体现老虎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和虎文化对世人的影响。中国人爱吉祥物,虎符、虎形旗成镇摄敌手的利器,百姓历来愿意用虎画、虎脸、虎门神等祈福避邪。老虎生气勃勃,威武雄壮,具有英雄特质,无所畏惧,所向无敌,勇于搏击,百折不挠。虎的形象在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占据显著地位。在传说中,人们又赋予它正直、义气、勇猛的品德,不仅体现了华夏各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祝福和意愿,天地间万物生生不息,我大中华民族精神“龙腾虎跃”。

大家赞美老虎的同时,也有人用老虎来形容另类人。工作不认真,说成“马马虎虎”;做亊不善始善终,如同“虎头蛇尾”;仗势欺人,为非作歹,说是“狐假虎威”“为虎作伥”;外强中干喻为“纸老虎”;听不进意见比作“老虎屁股摸不得”;苛捐杂税,犹如“苛政猛于虎”等等。近年来,老虎名誉遭到贬损,比如“打老虎”,把威风凛凛的老虎与祸国殃民的巨贪相提并论;把老虎与造假者扯到一块;把一年比一年抬高的学费、医药费、房价等同于“猛于虎”,让老虎蒙受了不白之冤。虎年象征生气盎然和蓬勃力量。祝愿2022虎年,人人都虎头虎脑、生龙活虎,虎虎生威,聚集正能量,把反腐倡廉进行到底!

来源:小白蜀黍,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xiaobaiss.com/post/4271.html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点我查看教程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      点我查看教程

虎年  
<<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