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资讯 » 正文

家中的石磨

520 人参与  2021年12月15日 20:23  分类 : 网络资讯  评论

石磨始于春秋时期,石磨的发明,蕴含着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思考。

石磨有上下盘,代表一天一地,一阳一阴。阳扇为主转动,上下都有规则的沟槽,中心深处留有一定的空隙,从中心越往外越浅。随着磨的转动,谷物顺势而下,磨齿平面条状导梳槽将谷物均匀的分布在磨堂中,慢慢从中间向外出,越出越细,最后在磨周围便均匀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了。那天地合一,阴阳协调,正是中华民族忍辱负重的风格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shimo.webp.jpg 家中的石磨 网络资讯

我对石磨有一种不舍情怀,几千年来,石磨为我们磨面、磨豆腐、磨香油等食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养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我的童年一半是推着磨棍长大的。那个年代,每家都有一盘石磨。富裕人家,有磨屋。刮风下雨照样磨,套上小毛驴,用布蒙住小黑毛驴的眼睛,不然,它没心情拉磨,它会偷粮食吃。套好毛驴,主人大一声“嚎——嘚——”毛驴把头一低,迈着四方步,不时的摇晃着尾巴,俯首贴耳地拉磨。“嗡嗡”的石磨声夹杂着毛驴“踏踏”的蹄子声,和谐温柔,那是优美绝伦的农家曲,一幅特色的农家图画。当小毛驴一扬脖子“哇——鞥哇——”大叫时,不是渴就是累。这时,主人得照顾它的情绪,不然,它会罢工。

一般人家的磨都在院子里一角,成年累月人力推磨。

上边的磨盘在两端,各有一个石头孔,拴着一个绳套,套上磨棍,用杠杆的科学原理推动阳扇转动。把磨棍放到胸前,逆时针旋转,左腿起支撑作用,右腿发力,围着石磨一圈一圈的走,美其名曰“赶圈里集”。

每天下午放学,就在磨道里转,走的快,粮从磨里就出来的快,走的慢从磨里出来的少,推磨的速度和磨出来的粮成正比例。

磨头遍粮食,磨眼里多插些筷子或者细细的高粱杆。用来控制磨眼下粮食的多少和速度,筷子插的多,磨眼下的粮食少,磨的就细;筷子插的少,磨眼下的快,磨的粮食粗。磨眼的筷子,随着一伙(遍)一伙的减少,最后一伙,磨眼里一根筷子也不需要了。

进了腊月,我和哥哥在月亮底下磨,在星星底下推。一圈一圈又一圈,磨“嗡嗡”的声音,仿佛催眠曲,眼睛一闭,半睡半醒的推磨,一圈,一圈又一圈。有时,哥哥猛一推磨,我被匡了一个趔趄,磨棍“啪”得掉下来。哥哥便“咯咯”笑。

为了哄我推磨,哥哥常给我讲什么狗下蛋猫生老鼠的奇怪故事,要不答应给我“小人书”看,或者说领我去野外拾大雁蛋。为了这些欲望,我“俯首甘为孺子牛”。

推磨的效率太低了,推一上午小麦,推不了几斤面,磨小麦一般磨四五伙(遍),推完一伙,用萝萝一遍,第一二伙(遍)的面最白,五伙的面不是纯白色的了。

石磨在家里的地位很高,美其名曰“青龙”。逢年,人们虔诚的在磨上贴上红纸黑字“青龙”字样,除夕之夜,还得给它烧纸上香,毕恭毕敬。

大概我上二年级,大队用“锅驼机”磨面,那可是大家伙,烧煤作动力,和火车差不多,磨起面来,那可是一个快,黑色的传送带“哗哗”得转,锅驼机冒着烟“咣当咣当”吼,十斤玉米转眼变成玉米面。那些十斤一袋,八斤一袋的磨面男女老少把粮食放到地上,虔诚的等待着。长长一大溜,五六十人。看小人书的娃子,“吧嗒吧嗒”抽烟的老爷子,家长里短的家庭主妇,都那么耐心,那么幸福的等待。我们不在推磨,背着七八斤粮食磨面,似乎成了每家每户必须做的大事。为了磨面,跑四五里路常事,一上午或者一下午挨不上号也是常事。

后来,有了面麸磨面机,那才是一个敞亮,一伙一伙的,有麸有面,但是,大多数人家还是舍不得磨,还是吃面麸一块的粗面。

石磨退休了四十多年了,风光了几千年的它,被孤苦伶仃的抛弃了,再没有当年的风采。偶尔在哪里看到石磨,我总是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用手机拍几张石磨的照片,离开石磨总是一步三回头张望。

来源:小白蜀黍,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xiaobaiss.com/post/4124.html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点我查看教程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      点我查看教程

石磨  
<<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