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网络经历写成日记,带你了解互联网财富的那些事!
荡秋千,想必许多人比较熟悉,有的小时候可能也玩过。其实,秋千作为一种体育用具,其历史由来已久。据说汉代以后,荡秋千便作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周围的公园、游园里多能看到安置的秋千,供人们娱乐使用。古人认为,荡秋千可以“摆疥”(医治疾病),还可以“释闺闷”,所以这种体育运动很受当时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们喜欢。文人雅士爱屋及乌,也常把秋千写入自己的诗词,借以抒发情怀,不惜笔墨去赞美心目中的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在其诗歌《想得》写道:“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描写了一位羞涩女孩在秋千前的娇容。而宋词里也有多处提及秋千,个中缘由,多少与秋千涉及美女、香艳、相思、清明有关。诸如:张先《青门引》:“那看更被明月,隔墙送过
《水浒传》中记述,轰天雷凌振的火炮技术十分厉害,他是“宋朝盛世第一炮手”。呼延灼夸他“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凌振祖籍燕陵,当时曾有四句诗称赞他:“强火发时城郭碎,烟云散处鬼神愁。金轮子母轰天振,炮手名闻四百州。”他原是个朝廷兵器库里造火炮、火药的技术人员。呼延灼攻打梁山初战失利时回京面见高太尉,向高俅推荐凌振。凌振得了个行军统领官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炮兵营长。受呼延灼节制,率领他的炮兵营,随呼延灼讨伐梁山。依照道理,呼延灼应该好好地使用和保护这支炮兵部队。因为,如果呼延灼没夸张的话,凌振的大炮射程十四五里,相当于七千至八千米,而且威力很大,可算是宋朝最强大的高科技部队了,对应到现在,不亚于今天的火箭军部队。而且,来到前线,凌振的火炮就显示了威力,“一
二月二一过,冬天留下来的那点小尾巴,就算完全脱尽了。春天像一位久别的朋友,在不经意间,突然迎面和你撞了个满怀,里下河水乡的春意就这样悄悄地来到季节的地平线上。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水乡的人们会把棉衣扔到一边,翻出春装穿上身,试着走出家门。纵然霜花还在瓦片上绽放,雪痕还在田埂间留连,冰凌还在屋檐下私语,空气中似乎还飘浮着一丝寒意,但不认真去感受是察觉不到的。春,就羞答答地爬上渴望苏醒的心头。此时,走向刚刚萌动的田野,捕捉早春的脉搏,感受早春的气息,欣赏早春的舞姿,寻觅早春的踪迹,品味早春的韵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虽说寂寥的河面没有鸭子的身影,却依然能聆听到水乡早春二月的脚步声。二月,因那份初始的明媚而生动。倘若,独自来到田野,痴痴地伫立在这空旷寂寥的原野中,静静地观赏水乡美丽的景
我生在阜阳,长在阜阳,工作居住在阜阳,我爱阜阳,可我更热爱阜阳这座城。一座城被碧水蓝天笼罩,青枝绿叶覆盖,那才有灵气。我深有感触。一天,我突发奇想,漫步阜城观风景,那该是一种啥样的心情?我决定用一天的时间骑车领略一下阜阳的风光。清晨,微风轻拂,从发梢上经过,头脑一片清爽。我从岳家湖开始,经过三角公园、东方公园,进入三角洲公园、青颍公园、又到刘琦公园,打算再往西去西湖公园,中午就餐在园内,据说西湖的鱼特别好吃,鱼鲜肉嫩,味美爽口,口留余香。稍休片刻,再去城南双清湾,那可是阜阳的新城区,绮丽的风光,独特的风景,绿色海洋般的缥缈,聚焦了阜阳的自然环境之美。一路上高楼林立,坐落有序,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一个接一个的公园,绿化带覆盖了整个阜阳城。碧水蓝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绿草茵茵、一阵微风吹起,
郑板桥的名句“难得糊涂”早已无人不晓,只可惜有的人占了便宜便装糊涂,吃了亏便不糊涂,终究还是不能真正糊涂起来。也许是为了让人们安于糊涂的缘故吧,郑板桥还留给世人四个字,叫做“吃亏是福”。不幸的是,愿意“糊涂”的人多,愿意吃亏的人少,所以“吃亏是福”就不能像“难得糊涂”那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了。郑板桥,原名郑燮,清朝江苏兴化人,乾隆年间进士,后出任山东潍县知县,其个性刚正耿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某年山东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郑板桥为民请命,结果得罪了上面的封疆大吏,被撤职,回到了老家。从别人的眼里来看,郑板桥丢掉了乌纱帽,葬送了大好前程,真的是吃了大亏。但是,正因为郑板桥退出了官场,没有了俗事的羁绊,所以他才可以将所有的心思都用来研究诗词书画,终于自成一家。所以,人们总认为,没有当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上初中学这首劝学诗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触动的。那时候年少懵懂,总觉得未来的人生之路是漫长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可今天转身回望时,来时的路是那样清晰可见,它又是那么的平凡而短暂,就像过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又或是出了一趟远门再度回返。这个时候,最想做的,就是与发小促膝而坐,侃侃而谈,微闭双眼,让思绪重回少年。一、求学之路十三四岁已经是上初中的年龄。学校在一处山岗之上,离家有五六里的路程,从村头望去,能隐约看见学校的房屋的轮廓。到学校是一条蜿蜒的小路,沿着水渠的渡槽要跨过一条河,走过一片庄稼地,再穿过一个村庄,爬上一道坡,才能到达学校,每天早上,我们都迎着朝阳,兴致勃勃地走向那个筑梦的地方。横在河上的那个渡槽成了我们上学路上的一道〝
词可以这样写,大白话,但却又逼真似实,看上去很容易,实在是非高手莫能为也。文题《日高人渴漫思茶》取自苏轼的词《沅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词的全文如下: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这首《沅溪沙》是四十三岁的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徐州城东三十里的石潭求雨。雨下了,他又和百姓到石潭谢雨,在去石潭的路上写成《沅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在乡间的见闻和感受:听见纺车抽丝的声音,看见身穿粗布衣的人卖黄瓜,自己走的又累又乏,在阳光照射下,酷热难当,口渴难忍,想到农家讨一碗茶喝。就这样的生活场景,心历路程,也许很多人都经历过,是很平常的的事,然而
在美丽的海南岛旅居,享受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及美丽生态。那四季如春的气候给人一种舒适畅快的感觉,当温和的旭日照射在身上的时候,我们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家乡摒弃了疫情的困扰以后,朋友们也陆陆续续来到了南海之滨的海南省,和我们一起享受在海岛风和日丽的景色。随着海南省旅游项目的恢复,各个旅游景点也连续开放、接待游客;于是,我们也趁着当地政府给与的优惠政策,结伴参加旅游活动。我们首先参加了“四天三晚飞天入海”的旅游项目,第一站就是南湾猴岛生态旅游区;享受一下人与猴的亲密接触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在景点停靠以后,看到这里的人非常多,半山腰上人声鼎沸。当然这也是海南岛恢复旅游后人员的大量聚集。随着人流我们进入景区;这里绿树葱葱,风光秀丽迷人,最具海南特色的洁净迷人的沙滩,妩媚多姿的椰树,白
初春的三场降雪过后,气温就开始回升了。田野里积雪慢慢开始消融,思绪还停留在欣赏雪天的美景中,时令却已到了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节日。我的故乡景泰县,位于大西北腾格里沙漠的边缘,这里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在4500年前,景泰先民就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故乡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由来已久,逐渐演变,流传至今尚存的习俗有两项,第一项传统习俗是到了这一天,男女老少都去“剃龙头”,正月里有讲究,是不能随意去理发的,必须等到二月初二这一天才能理发,小孩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寓意扬眉吐气,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第二项传统是家家户户都要把炉火烧旺,搭上铁锅炒制小麦、麻子,和各类豆子等,传说是在这一天“瘪(b
一声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录音机一样重复着昨天的伤感,撕扯着孩童时心灵上结痂的伤疤。总想找机会对那群麻雀说声“对不起”,请求它们对孩童懵懂无知的谅解和宽恕,进而卸掉几十年前压在心头的那块石头。童年,当秋风把枯叶卷起,“掏鸟窝”便把伙伴们集结起来。一项最刺激人心的集体行动,一项凸显自身价值的集体行动,在小伙伴们枯燥的生活中占据着突出位置。每当小火车站那盏昏暗的灯光点亮,伙伴们便忙不迭地把手电筒揣进兜里,身体稍壮一点的还拖着一个梯子,不一会大家伙便站在了候车室前。等不及倡导者的号令,小伙伴们或蹬着梯子,或攀着窗台向上爬去,还不时地举起胳膊,看看能否够到那破旧的房檐。当房盖上露出了一个个小脑袋,伙伴们的几只小手就急切地伸进瓦里,在黑暗里摸索着,辨识着,感觉着。不大一会,便展示出他们的收获。多数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