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网络经历写成日记,带你了解互联网财富的那些事!
春草探头、春叶苞展、春花怒放。春天,不仅是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季节,也是一个让人犯困的季节。春困夏倦秋乏冬眠都是正常的自然规律,"春天不是读书日,夏日炎炎好睡眠,秋有蚊虫冬怕冷,收拾书包待明年。"这大概是学子们最喜欢的一首歌谣吧!春天了,容易春困。春天的雾散也散不去,像一位半梦不醒、做着三月桃花梦的少女嘴角泛光的玉液金津。飞鸟旋了一圈又一圈,我看那起了大早的少女又有了"回笼觉"的苗头,于是那些个雾气来来往往,又欲遮上她绀红的脸颊,朦胧了她的五官。风儿愈烈,云层愈厚,少女被重重挡住,不过云缝间泄出丝丝春光,像是玩心乍起,撩开了天幕一角,隐约窥得这人间烟火,下一秒却又是不见了。暖风驱散了雾和雨,感觉到白天变长了,雾散开后,太阳微笑着看着烟雾缭绕的柳青色和绿色交错的景色。一些幼稚的嫩枝正准备从它的节
若干年前,我曾看到过一则新闻,说是春节临近,某市政府的民政部门为了让流落街头的乞丐们过一个温饱安康的节日,发起了一个“接纳乞丐进民政,温温暖暖过春节”活动。结果,好不容易收留进来的几名流浪乞丐,在半夜时分居然一个不剩地全都逃离了有暖气、有新衣、又有美食的收容所。针对这个情况,有记者跟踪而去,问他们为什么好吃好喝的地方不呆,偏偏要跑出去风餐露宿?他们的回答竟然是:我们有多快乐,你们不懂!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今天,我无独有偶地连续遇到了两位乞丐,方才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幸福和快乐的真谛!那是初春的一个清晨,在大街上,一个乞丐,手里捧着一大碗嗟来之食,满面春风。一个富人从乞丐身边走过。看了一眼乞丐双手捧着的大碗,匆匆而去。乞丐久久地望着那个渐行渐远的富人的身影。倏地,他大笑起来。我
有人说,南方的桃花是最早知道春天的。有人说,不对,应该是梅花,杏花,或者是更早的风铃树。但其实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呐,哪种花迎接春天的到来都不重要,它们的姿态不同,我们无须纠结。其实我更加喜欢北方的冬天,或者是更喜欢北方的春,它们从来不会步履匆匆,它们矜持而小心,一场雪或是又一场雪之后才会悄悄露出端倪,冬日的阳光透过稍稍单薄的浅雪,厚重的土地才会出现松动,一株不知名的野草从冰雪消融的土地里探出头来,或者我们细心寻找,才会恍然大悟,我们只是在寻找的时间里,无数的生命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春仿佛一下子就来了。于是我们开始遇见杏花,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看到柳稍浅了,看到鸟群集结。三月,北方的春天才算是真的到来,有人说,走,我们去看杏花,走,我们去看桃花,走,我们去看梨花。看杏花桃花和看梨花我们都会说是
霏霏细雨,薄雾清清,四周一目苍茫。青山绵绵,啼鸟声声,密林深处的行人衣衫漉漉,头面尽湿。“清明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的雨,连天接地柔丝不断,淅淅沥沥不分昼夜地下着,淋湿了所有人的心情。让世间万物都充满了缠绵的情思,愈发让人思念已故的亲人。那纵横阡陌、崎岖蜿蜒的山路上,留下一串串清新脚印,记录着祭扫的日子,刻录着流年的又一个清明,记述着一场清明雨的温情话题。清凉河畔,在通往后山松树岗的羊肠小道上,三凤左手撑伞,右手抱着清明祭品艰难地向上走着,不时扭头叮嘱身后半大个的儿子,注意脚下。陡窄的小路两边,低矮的树枝和肆意横生的荆刺,不时拉扯着雨伞,更加减缓了上山速度。三凤抬起头,望望前边幽深的树林,索性收起雨伞,加快了脚步。母子二人来到半山腰一处平坦地,只见一座孤坟静卧当地,坟前杂草丛生
说到门窗,在各人的记忆中有深有浅,影响自己的人生有大有小。对于我来说,门窗可算是记忆深刻、影响久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童年记忆中,家里的两间破草房,两扇大门、后门和房门都是木制的旧门,开与关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北面房间前后两个于其说是窗,其实就是在土墙上开的两个三四十公分的洞子,天冷用稻草卷成个球给足起来防风防寒,夏天拔掉草球通风采光,房间前沿上部还有一个仅此一片比碗口大的玻璃天窗,这就是童年时对门窗的印象。到了一九七五年,原有的破草房几乎到了墙倒屋趴的地步,已不能居住。妈妈带着我和哥哥拿儿三个(六合土话),省吃俭用,起早贪黑,拼凑材料,重新建起三间四面土墙、上面盖瓦的小五架房子。重新建房自然少不了门窗,原有的旧门修修重复使用,又请了木匠打了四个六七十公分宽高的简易木窗,没有窗扇,只有窗框和
人间三月天,菲芳正当时。阳光明媚而温柔,阵阵春风吹来,万物变换了妆容,春色浸染柔软的枝头,如诗如画。春日美好,阳光明媚了希望,带着微笑去追赶季节的脚步,向阳而行,感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丽,细嗅潜藏在空气中的缕缕芬芳,染一身桃红,醉倒在春天里……春风拂面,清新恬静。喜欢与小鸟一起欢唱,更喜欢在桃红中沉醉。青秀山上,树草葱茏,一树树桃花绚烂了凋零的风景,细语时光,诉说着春光的明媚。山上山下,湖水澄澈,暖阳入水,波光粼粼微微颤,宛如丝丝黄金水中舞翩跹,静动相合,宛若仙境。“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从山间传来的花信,从林中飘来的阵阵花香,总是让人向往,让人沉醉。即使离得远,就算隔着树林,亦能感受到那种只属于春日的生机蓬勃。走在青秀山上,让花香熏染心情,我感受到了春天的芬香,也遇见了怡心的美景。
虽然还是春寒料峭,虽然还是处在倒春寒的时令,虽然还不到吃凉粉的季节,但农贸市场上已有了大块凉粉。这在正二月时节卖大块凉粉,许是卖家预占天暖之时人们吃凉粉的先机吧。大块凉粉,曾记得小时,大都是在五月节才吃的凉拌菜,从五月节至八月节这段时日里,有条件的人家或爱吃这一口的人,可以经常做着吃。此时,市场上的大块凉粉也总是有卖的,一块挨一块的凉粉也总是在一个大盆里用水拔着。我从小就爱吃大块凉粉。妈在节日做大块凉粉,我就站在锅台边上瞧妈做。瞧过、看过,就知道了怎么做。做大块凉粉,先是准备好粉面子(即淀粉),有了粉面子,做时先在锅里添上适量的水,放上适量的明矾搅拌均匀,再把粉面子倒水里搅拌。水中的面粉搅拌开后,就一边烧火、一边用勺攉拉锅,意在别让沾在锅底的粉面子出了嘎巴糊了锅变了味。待火烧到锅里面粉汤子咕
有人说,生活需要仪式感。而春天的仪式感是从一杯茶里开启的。在这个到处明媚铺满阳光的季节,将一杯清茗细品,轻烟温汤,让人顿生春风拂面之感。在一杯茶里,无限盎然的春天味道扑面而来,不禁让人想起一句成语:一叶知春。茶叶一片一片,也有制成茶砖或紧结如豆的,在沸水,温水的泡煮催发下,翻转着身躯,天女散花般舒展筋骨,窸窣的气息,释放生命之香,次第浮沉,又如春天的芽苞钻出地面,在风中萌动,木本清华,在一次次真实的抚藯下,叶脉渐渐泛出,又好像蛰伏在冬天的蓓蕾,在一场场绵绵的春雨洗浴后,枝头上吐出的一缕芳香,清露,茶芽,春色在一杯茶里渐次清新夾朗了,汤汽氤氲蒸腾,又仿佛徜徉在春天的薄纱晨雾中,"活,甘,清,香"慢妙潜在的诱惑。一阵阵清香缓缓地从茶壶里溢出,随着阳光散播满满的空间,茶幽香,是岁月的幽香,是历经风
静,是心灵的平和。想着独处一地,饮一杯茶茗,与墨香握手,在浩瀚的文字里,去寻觅一册经典书籍。循着文字的脉络,我会沉醉其中,用手中的笔不时地记录我怦然心动的段落与感悟。是奢求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从3.1日社区艺术团开学,我就如同上了弦,组织朗诵队赴区里的彩排和预演;组织、策划社区的三八节演出活动。本想可以暂时停下脚步,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了,不料中北镇又组织2023年群众文化艺术节,书法、声乐,舞蹈三支队伍又要马不停蹄地排练,践行二十大的书法练习成了每日要完成的作业了。唉!当这只领头羊实在是不由己呀!市里来指导朗诵的张老师比我还小四五岁,不止一次地说:谷老师,你该学学做减法了,不然小心脏身体承受不了。想想老师的话是语重心长,还觉得自己是正当年呢?古稀已过的老人该停停脚步啦。可又想起曹操的神龟寿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情冷漠。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就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他做的官有多大;二是看他挣的钱有多少,其他的都是扯谈。同样,评价一样东西有没有价值,也是看这样东西能值多少钱;评价一件事情有没有意义,也是看这件事情能带来多少效益。这就是现实。一个人如果官大,或者钱多,不管这个人品行有多么低劣,都有人去巴结去奉承;一个人如果是布衣,并且穷困潦倒,这个人不管学问有多高,品行有多么高尚,对不起,照样无人理睬。这也是现实。利“我”者,有用,即趋之;不利“我”者,无用,即避之。典型的利己主义。人生活在现实中,这也无可厚非。很多人看重的是利益。不过我以为,利己,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的,精神的。物质方面的都好理解,一个是钱,一个是物,一个是权。精神方面的利己,很多人不理解。我以为,应该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