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白分享 » 正文

烟火磁器口

517 人参与  2022年10月30日 20:59  分类 : 小白分享  评论

素有“小重庆”之称磁器口古镇,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最早因白岩寺而取名白岩场,后因建文帝朱允炆隐居于此而得名龙隐镇。清朝初年,白崖镇中青草坡的沙坪窑、蜀瓷厂,绵延了磁器口的“蜀瓷”符号,造就了“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的码头繁盛。

千年磁器口,人文印记是因水而兴的。一条青石板路厚重了码头的历史沧桑,沿台阶台阶向上行走,宽约2米的主巷上,石路、石凳、石壁、石墙、石基……牵扯了瓦楞、窗沿、门栏,浅绿的青苔装点着繁华边沿,古朴而恬静。尽管与北宋赵汴徜徉的“成都十二月市”不同,少了“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的集会贸易,却丰富了千余年前老重庆人的烟火生活。手摇蒲扇的老头,仰躺竹椅之上,休闲了古镇的时光。扬起木棰制糖的,挥动锤子打铁的,脚蹬缝纫机的,卖“土匪烟”的,比比皆是。捏面人、榨油、抽丝的老字号店铺,琳琅满目。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单就“心的驿站”“记忆邮亭”等店名,便勾划出一幅苍老的“磁器上河画卷”。

ciqikou.jpg 烟火磁器口 小白分享

磁器口的烟火味,始于麻辣鲜香的重庆小面。朋友介绍,以往的重庆小面叫切面,也称“杠子面”,以葱蒜酱醋辣椒调味,宽细之分,“干熘”“重辣”富于变化,完全属于个人定制口味。每次外出回到重庆,他一定要先“下”碗小面解馋。磁器口大门斜对面的“老猫儿面”,位置好,地段佳,很显眼。当我们走进这家老字号时,早已是人头济济。有白领、有棒棒、有学生,也有如我们般的游客,或大声呼着“老板儿,来一碗小面儿,‘干熘’豌杂哈”;也有瓮声瓮气地说“老板儿,要一碗刀削哈,‘加青’多点空心菜哈”。找空位面对面坐下,呼呼呼地风卷残云,吃完一抹嘴,各自付账,各奔东西。或许,早上吃一碗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来说,既经济实惠,又省时省事。

朋友说重庆的刀削面是可以尝尝的。一首“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牵绊着我。今日奔着朋友的诗,在这家店铺里如愿了。不同的做法、加上不同的汤料,到了哪儿,面便立刻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成为吃进肚中、长在身体里的文化。不一会,老板将一碗重庆刀削面端上了桌,一叶叶白嫩面条静静地躺着,周围是浓浓的红汤汁,绿色的空心菜与绿油油的香葱,如一幅淡雅隽永的画作,刺激着味蕾。我忍不住拿着筷子开始吃了起来。刀削面带着少许汤汁绽放在味蕾上,辣却不灼人,嚼来不硬不软。舀一勺汤汁,配着一叶面条,一口下去,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我想没有吃过的人是体会不了的。畅想四五千年前,当小麦沿着最早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沿着黄河,一路东下,在时间的长流里,中国最丰富、最筋道、最美味的无疑是面条了,无论是庆阳饸饹面、陕西 biangbiang面,还是四川担单面、山西刀削面,都以其美味而滋养不同地域人们的舌尖柔情。

彳亍在古镇,瓷器陶艺的传承坚守融入了时间的味道。星移斗转,湖广填四川之际,江氏三兄弟从福建孝感乡来到青草坡落户定居,开创了影响巨大的沙坪窑,成为当时最大规模的制瓷商,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如今,江氏家族沿袭父终子承,以家庭手工业作坊的形式经营着“明扬碗厂”。在江氏瓷器陈列馆中,青花云纹双喜坛、白瓷坛、榨菜坛等陶瓷产品,我们释读着这一部沙坪窑发展的文化史。在一间荣昌陶艺坊内,一名三十来岁的手艺人取出一块陶土反复揉搓,粗捏出整体形状,随后开启拉坯机的转盘开始拉坯,时不时用铁片对坯身进行修饰,不一会儿,一堆朱红色的陶土便在均匀力度的拉扯下初步成型。陶器初步成型后,他手握胶板工具开始修坯打磨,不多时便将较为毛躁的陶器表面打磨得平整光滑。手艺人告诉我们,他随祖上从事制陶已快20年了,一件极具光泽度的艺术品呈现在眼前,其工序繁多,从手工刻花、素胎上釉、入窑烧制、釉上加彩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雕琢的坚守,推陈出新的传承。

磁器口作为水路重要通道和舟船停泊口岸,当然缺少不了茶馆。“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如是说道。解放前的重庆茶馆,与京派茶馆、粤派茶馆、杭派茶馆不同的是,除了休闲和娱乐外,社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而这个社交除了日常交际交流,更是袍哥在此解决矛盾纠纷的地方,由堂口的“龙头大爷”“圣贤二爷”“当家三爷”或“管事五爷”等有威望的头人主持公道进行调解。当然,这一切在建国后都已烟消云散,老茶馆还是老茶馆,慵懒的喝杯茶,追忆过往,或听一耳朵趣闻与川剧,任由时光东升西落。一如“三皇堂”茶馆,小二负责茶水,连老板在内的三人,则进行节目表演。节目很简单,一个长嘴壶功夫、一个变脸、一个老板的正一茶道。几个游客,边喝茶,边看变脸,不甚喜悦。

喝茶、看大戏、听评书,装点了磁器口的故事。古镇书场就是一张文化名片,云集了川戏各路名角、名家、大师、泰斗。著名的评书艺人程梓贤从《红岩》到《沙坪书店》,从《鲁道人除害》到《磁器口与宝轮寺》,散落在磁器口的大街小巷、会馆书场,丰富了人们曾经的岁月。犹记钟家大院门口,一尊铜像,栩栩如生:一位说书人手舞足蹈,面前案板上放在一摞书本,还有一块惊堂木。惊堂木一响,评书就开讲“磁器口故事”:“老汉今年八十三,胡子越白心越欢。如今游客钱包厚,新春出门八方游。南京好耍南京走,北京好耍北京游。南北二京好朋友,今天来到磁器口。老街一条石板路,千年古镇有看头……”

“重庆火锅”在重庆的饮食文化中占有绝对的位置,在磁器口一条不足百米的小巷里,散布着五六家“现熬现卖”火锅底料的小店。走进重庆巴士火锅店,墙壁上挂满了成串成串的干辣椒,这是四川特产的“二荆条”,椒角细长,椒尖有“J”形弯钩。一位老师傅正围着店内一口大铁锅忙碌着,仿佛刚开始熬火锅底料,大锅里满是大葱和洋葱……见我们有点迷惑,火锅师傅告诉我们,加那么多的大葱和洋葱是在除牛油的滋味。

火锅是各类香料的大聚会,而底料滋味的好坏关键在于选料以及香料的配比,光是油就有牛油、鸡油、猪油、菜油、麻油、色拉油等,足以让你拿出半分江湖豪气来。应该说,比原材料更正宗的是师傅对火候的掌控。当锅里的油烧烫,咕噜咕噜地冒出了热气,片刻间变成一片金色,只见师傅将一大盆事前调好的各种料倒进了油里,用大铲子在锅里翻滚倒腾,香味物质渗入油中,辣椒与花椒的香艳相逢,无疑是一场电石火花的碰撞,两种香料携手释放出辣味与鲜香,刺激着我们的味蕾和神经。不大一会儿,一锅红彤彤、油汪汪香气扑鼻的火锅底料便让人垂涎欲滴起来。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重庆火锅以一种雍容大度的气魄,将鸡、鸭、鱼、肉等各种最地道、最新鲜的食材层层的叠加,引领一场场饕餮盛宴。现下,山城里遍布2万多家火锅餐厅,火锅的香味飘散在街巷里,据统计每30个人里就有1个人从事与火锅相关的职业。如今一年一度的火锅美食文化节均会在重庆召开,迎着“一带一路”的春风,“麻辣重庆一日游”正向人们款款走来。

来源:小白蜀黍,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xiaobaiss.com/post/5014.html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点我查看教程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      点我查看教程

<<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